量子科学中心坚持 “区域协同、国家急需、世界一流” 的建设理念,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人才与制度优势,充分整合大湾区在量子基础科学、量子信息科学以及其他涉及量子高技术应用等领域现有的骨干力量,围绕量子材料制备、量子物性测试、量子精密器件与仪器研制、量子信息处理与计算、量子系统模拟、量子科学与技术综合集成等方面,打造20个左右的量子科学研究顶级平台,积极承担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战略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将量子科学中心建设成为未来量子科技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关键技术的 “量子硅谷”,打造从量子科学基础研究到未来量子技术研发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
量子科学中心坚持的建设理念
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人才与制度优势,充分整合大湾区在量子基础科学、量子信息科学以及其他涉及量子高技术应用等领域现有的骨干力量,围绕量子材料制备、量子物性测试、量子精密器件与仪器研制、量子信息处理与计算、量子系统模拟、量子科学与技术综合集成等方面,打造20个左右的量子科学研究顶级平台,积极承担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战略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将量子科学中心建设成为未来量子科技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关键技术的 “量子硅谷”,打造从量子科学基础研究到未来量子技术研发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
量子科学中心将建成一支由 3~5 位诺奖级专家领衔、50位国际一流科学家为核心的结构稳定、学科全面、规模,2500人左右的研究力量,成为量子版本的贝尔实验室、高端人才培养中心和国家学术交流中心,取得 “诺奖级” 重大原始创新,培育形成新型量子信息产业生态,成为下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引擎、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发源地。
3-5位
诺奖级专家领衔50位
国际一流科学家2500人
研究力量
国际专家委员会是中心学术事务的最高咨询机构,围绕国际科研前沿,对中心的中长期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提出咨询意见。
副主任:
张翔,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大学校长
国际专家委员会是中心学术事务的最高咨询机构,围绕国际科研前沿,对中心的中长期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提出咨询意见。
主任:
斯图尔特·帕金,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学会微观结构物理所所长
贾金锋,理学博士,教授。现任量子科学中心执行主任、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著名的材料物理学家,入选国家杰青、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国家重大研究。在拓扑绝缘体/超导体异质结以及新型二维材料的制备、马约拉纳零能模探测方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量子材料设计生长、表征及物性调控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和创新性贡献。实验证实超导态‘分段费米面’工作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8-2021年连续四年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曾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次第一完成人,1次第三完成人),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获奖人)、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要奖项。
薛其坤,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主任、广东省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十二届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分子束外延、拓扑绝缘量子态和高温超导电性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陈嘉庚科学奖、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首届)、菲列兹·伦敦纪念奖、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和复旦-中植科学奖等奖励与荣誉。2023年10月获荣获2024年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巴克利奖,为首位获奖的中国籍物理学家。